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科学应用为艺术素养类课程实践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模式,将数字化技术充分融入艺术素养课程的实践,探索美育与数字化的交叉与融合,是新时代美育改革视域下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亚学院开设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艺术素养类通识课,音乐学院负责《音乐艺术》板块,共分为五个模块,国乐、 电影音乐、 器乐、 声乐、 舞蹈。教学团队成员分别是:音乐学院院长张巨斌,青年教师,孙铭悦、郑丹、刘力元、王楚蒙。
学校与音乐学院高度重视本次课程的开设,在教务处的组织与指导下多次召开课程建设,设计研讨会,深度研讨艺术素养课程的发展创新思路,推动整合好学校资源,创新艺术素养课程的数字化模式,制定模块化课程体系。
音乐学院院长张巨斌对本次课程提出“新时代·新美学·新艺术”的观点,并与青年教师分享与交流艺术教育的观点与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期许,希望本次课程的开设可以提升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提升了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在寒假期间,以张院长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开始准备组织数字化课程的录制,展开了多轮线上线下讨论、集体备课、列出五个模块的课程大纲和课程脚本,设计了15个课时。以及为正式录课进行了试镜,团队的老师们反复观看试镜内容,并斟酌视频中不足的问题,尽力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课程。张院长说:对于录,老师们要预设脚本,一句句构思斟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对于课,老师们更要不断揣摩,力求在没有学生互动的情况下课堂依然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张巨斌院长《国乐》模块录制)
图:(刘力元老师《声乐》模块录制)
图:(郑丹老师《器乐》模块录制)
图:(王楚濛老师《舞蹈》模块录制)
图:(孙铭悦老师《电影音乐》模块录制)
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张院长带领青年教师顺利的录制完本学期艺术素养类课程《音乐艺术》的五个模块。
通过这次的录课,老师们迅速实现了从“技术小白”到“演员编剧导演”的华丽转身,各项“技术值”迅速提升,不禁感叹:只有亲历“实战操作”的得与失,方能体会“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深与浅。
图文:孙铭悦
审核:张巨斌
上传:安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