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岛中部群山环抱的白沙黎族自治县,一座以黎族文化为核心的专业展馆——白沙黎族文化馆,2025年2月9日,三亚学院音乐学院韩笑教师,前往白沙黎族自治县参观与学习。
白沙县黎族自治县文化馆作为海南省非遗保护的重要载体,这里不仅陈列着黎族千年文明的瑰宝,还有黎族骨簪制作技艺、黎族泥陶烧制技艺等非遗技术。
为打破传统博物馆的单一展示模式,白沙黎族文化馆推出沉浸式非遗体验项目。参观者们可参与黎族泥陶制作、黎锦编织等互动活动,亲身感受技艺背后的文化温度。馆内设有黎族数字化互动体验区很有特色。此外,文化馆还引入AI虚拟导览系统,参观者们可通过AR技术“穿越”至黎族传统村落,观看骨簪雕刻、山兰酒酿制等场景的还原。
白沙黎族文化馆内的有一处的文化窗口,集中呈现了黎族传统音乐与乐器的独特魅力,展示的乐器包括鼻箫(虽劳)、哩咧(双管竹笛)、卓巴(木鼓)、树叶吹奏、叮咚(竹制打击乐器)、木鱼、小鼓等。
其中,鼻萧与哩咧较有特点。鼻箫是海南黎族传统边棱气鸣乐器,因用鼻孔吹奏而得名,黎语称“虽劳”“屯卡”“圆哈”,主要用于抒情、恋爱等场景;哩咧”可能指海南黎族双管竹笛类乐器,需同时用双鼻孔吹奏,对肺活量和技巧要求极高,传统用于祭祀、婚恋等。
通过这次参观与学习,对于黎族的音乐乐器更深入的了解。白沙黎族文化馆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黎族文明的过去与未来。在这里,古老技艺不再是博物馆中的“标本”,而是融入现代生活的“活水”。在深山中的文化宝库,正以开放的姿态,展示其独特的面貌。
图片:韩 笑
文字:韩 笑
上传:安之晖
审核:张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