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遗鼻箫奏响文化传承强音,产教融合激活艺术创新基因
6 月 19 日下午,三亚学院音乐学院邀请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陈国东老师开展 “非遗鼻箫与文化融合” 专题讲座。陈国东以《非遗里的中国 3》海南篇为案例,解析 “文化 + 旅游 + 体育” 模式下非遗文化的现代传播路径,现场邀请非遗传承人演示鼻箫演奏技法,深入解读黎族民俗乐器背后的文化底蕴。
讲座中,陈国东强调艺术人才需具备 “体育技能 + 文化解读 + 创意传播力”,以社会体育岗位需求为切入点,分析非遗体育活动策划中的专业能力要求。24 级学生反馈,此次讲座打破了对传统乐器的认知边界,启发其将鼻箫吹法等民族音乐元素融入现代创作,部分学生已着手挖掘本地非遗资源作为艺术实践素材。
二、千古情演艺解码文旅融合密码,实践教学构建行业认知坐标系
6 月 20 日,三亚千古情市场部总监吴芸钰为音乐表演专业大一学生带来 “文旅演艺的艺术与市场” 专题分享。她以杭州宋城千古情到三亚千古情的发展历程为脉络,解析地域文化 IP 的打造逻辑,重点剖析三亚千古情如何将 “鹿回头” 传说与全息投影、水幕特效结合,实现文化叙事与舞台科技的融合。
吴芸钰指出,成功的文旅演艺需围绕 “讲好地方故事”,从舞台机械到演员情感表达形成完整闭环。学生通过视频观摩与案例分析,认识到音乐表演需突破个体表达局限,关注文化内核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学院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与千古情等文旅企业的合作,通过 “项目式教学” 让学生参与真实演艺项目,培养兼具艺术表现力与市场敏感度的应用型人才。
图文:谭娇、王舒
审核:王景泽
上传: 安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