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AI音乐软件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音乐创作的格局。音乐学院理论教研室的教师们在感受到这股力量冲击的同时,更在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其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赋能价值。
在《基础和声》课程教学中,AI音乐软件可以成为学生理解和声逻辑、提升编配能力的高效工具。以往学生练习和声编配时,常因对和弦连接规律、调性色彩把握不准导致作品生硬,且反复修改需消耗大量时间。如今,AI软件可根据学生给定的旋律或调性,快速生成符合和声规则的多种编配方案,帮助学生对同一旋律不同编配风格音响效果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AI生成的不同和声方案,思考“为何这一方案更符合旋律情感走向”“如何调整个别和弦让调性色彩更丰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和声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图片由AI生成
而在《歌曲写作》课程中,AI音乐软件则成为突破创作瓶颈、激发灵感的“辅助伙伴”。学生在歌曲写作初期,常面临旋律创作卡顿、主题表达不清晰的问题。借助AI软件的旋律生成功能,软件能基于学生的指令和海量音乐数据生成多版基础旋律框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旋律的节奏特点、音域范围是否贴合歌词情感等方式,将这些AI生成的旋律作为“灵感素材”,而非直接使用。同时,AI软件还能快速为学生的作品进行简单的编曲甚至人声合成,帮助学生第一时间将纸质的乐谱转化为可听、可演的音乐作品。
当然,我们也需引导学生理性看待AI,例如设置课堂讨论环节,围绕“AI音乐版权归属”“AI旋律缺乏情感温度的原因”展开交流,让学生明确:AI可辅助和声编配与旋律生成,但无法替代人类对歌词情感的深度解读、对旋律细节的个性化打磨——和声的情感张力、歌曲的灵魂表达,始终需要依赖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艺术思考。
未来,三亚学院音乐学院将持续深化AI音乐软件与更多课程教学的融合探索。鼓励学生善用技术提升音乐专业能力,更注重培养他们用情感与灵感赋予音乐灵魂,让技术真正成为助力学生成长为优秀音乐人的“翅膀”。
图文:朱可一
审核:王景泽
上传:安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