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25级三亚学院音乐研究生,很荣幸踏入校园不久便有机会参与“椰子大观园景区联合三亚学院音乐研究生教育——走进文昌”活动,这次经历不仅是我研究生生涯的首次校外实践,更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音乐”专业探索的全新视野,让我对未来的学习与成长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活动伊始,院长的讲话至今仍萦绕在我耳边。他提到“音乐不应局限于课堂,更要走向生活、服务社会”,这句话让我瞬间理解了此次实践的意义——作为音乐研究生,我们不仅要深耕专业技能,更要思考如何让音乐与现实需求结合,而“音乐康养”正是这样一条充满潜力的道路。院长的话语中满是对我们新生的期许,也让我暗下决心,要在这次活动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不辜负这份指引与期待。

抵达椰子大观园后,景区工作人员的热情与细致,让我们全体师生深切感受到了他们对此次活动的重视。从园区入口的引导,到全程专业的讲解,每一个细节都透着用心。讲解员带着我们穿梭在郁郁葱葱的椰林里,从不同品种椰子的生长特性、形态差异,到椰子从果实到枝叶的全产业链利用,再到椰子文化在文昌当地的传承与发展,那些生动的讲解、鲜活的案例,让我对“椰子”这一常见作物有了全新的认知。原来一颗小小的椰子里,藏着如此丰富的自然智慧与文化内涵,而这份“自然与文化的融合”,不正是“音乐康养”所追求的氛围吗?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音乐康养并非抽象的概念,它可以扎根于具体的地域文化、依托于自然的生态环境,这为我后续的专业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灵感。

随后的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合作协议签署与授牌仪式,更是让我内心充满振奋与期待。当“三亚学院音乐学院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的牌匾正式揭牌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不仅仅是一份合作协议、一块牌匾,更是院校与企业为我们搭建的“实践桥梁”。对于我们25级新生来说,这意味着未来我们有了一个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平台——我们可以在椰林环绕的自然环境中,尝试创作符合康养需求的音乐作品;可以面向游客开展音乐康养体验活动,收集真实的反馈以完善自己的研究;可以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让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价值。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机会,让我对研究生学习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活动的最后,师生同台表演环节将气氛推向了高潮。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音乐节目。当歌声在椰林里轻轻回荡,我看到台下观众脸上露出了放松的笑容,那一刻,我真切体会到了“音乐”的力量——它能抚慰人心、传递美好。表演结束后,台下的掌声久久不息,这不仅是对我们表演的认可,更是对“音乐康养”理念的肯定。站在舞台上,我望着身边并肩作战的老师和同学,望着眼前充满生机的椰林,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我期待在研究生阶段,能依托这个实践基地,深入探索音乐与康养的结合点;期待能通过一次次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演唱出更多有温度、有疗效的音乐作品;更期待未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从业者,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更多人带来温暖与治愈。
这次文昌椰子大观园之行,虽然短暂,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让我从课堂的“理论世界”走进了实践的“现实土壤”,让我对专业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未来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很感谢学院给我们25级音乐研究生新生们的这次机会,我会带着这次活动中的收获与感悟,在后续的学习中脚踏实地、积极实践,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努力让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生活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图文:齐嘉莹
审核:张巨斌
上传:安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