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音乐与舞蹈系副主任李乐副教授在音乐学院会议室,举办《舞动疗愈主题开发与实践方法》学术讲座,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舞动疗愈新兴产业、梳理新兴就业方向,音乐学院2026届部分对此就业方向感兴趣的应届毕业生现场参与,为未来职业发展拓宽思路。

李乐老师开篇明确,舞动疗愈是心理学、艺术学与身体运动学的交叉学科,以 “身体动作” 为核心媒介,通过引导肢体表达联结身心,缓解压力、改善情绪,其“非语言表达”特性无需专业舞蹈基础,为音乐学子跨界参与提供可能。
讲座梳理了舞动疗愈的发展节点:20 世纪初,伊莎多拉・邓肯奠定理论基础;40 年代,玛丽安・蔡斯开创系统实践;1966 年,美国舞蹈治疗协会成立标志学科规范化。21 世纪后,国内近十年迎来快速发展,从高校课程延伸至儿童教育、老年照护等领域,形成新兴产业生态。
舞动疗愈核心受众分为三类:一是有心理调节需求的青少年、职场焦虑者等;二是自闭症儿童、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三是关注亚健康的普通大众。不同需求为主题开发提供多样化方向。
李乐老师结合案例提出五大原则:适配性原则(贴合受众需求)、艺术性与疗愈性统一原则(兼顾美学与效果)、安全性原则(规避高难度动作)、个性化原则(灵活调整)和系统性原则(形成完整流程)。
李乐老师强调,音乐是舞动疗愈的重要辅助,学生在节奏把控、情绪感知上具优势,可转型为疗愈师助理、复合型从业者,就业场景涵盖心理咨询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职业认证完善提供清晰路径。
此次讲座为学生搭建接触新兴领域的桥梁,未来音乐学院将持续围绕产业趋势开展活动,赋能学生职业发展。
图/文:李乐
审核:张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