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这段金秋时光里,全国第四届应用心理学与艺术疗愈研讨会在四川成都的十八步岛酒店隆重举行。本次盛会以“艺术疗愈 心理赋能”为核心议题,吸引了全国各地心理学与艺术疗愈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以及一线工作者,共同探讨了学科发展的前沿趋势与实际应用路径。
三亚学院音乐学院师生团队也应邀参加,师生们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与沉浸式工作坊,为学校正在进行的办学模式改革,推进艺术疗愈课程体系建设拓宽了视野。
▲大会开幕:艺心家园百城联盟启动,张巨斌院长代表学院接受“三亚实践基地”授牌
10月25日上午,在开幕式上,三亚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张巨斌教授在启动仪式上接受了大会颁发的“全国艺心家园百城联盟三亚实践基地”牌匾。此次授牌标志着我校在艺术疗愈领域的探索成果获得业界的认可,为学院深度参与全国艺术疗愈网络建设、拓展校地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撑。

▲主题报告: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描绘行业未来蓝图
在开幕式之后的主题报告环节,众多著名专家学者带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以“后现代中式整合心理疏导技术”为报告主题,深入剖析了传统与现代心理技术的结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雨青教授则通过临床案例,详细阐述了心理创伤的治愈之道;四川大学王英梅教授的“得觉心学——东方催眠的智慧密码”报告,展示了我国本土心理学在艺术疗愈中的独特魅力。
本次研讨会的报告内容覆盖了艺术疗法创新、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既总结了行业现状,又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为艺术疗愈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指导。
▲圆桌论坛:多角度思维碰撞,共绘艺术疗愈发展画卷
本次大会特设了一个圆桌论坛环节,在10月25日下午的“音乐治疗与舞动治疗的专业发展与应用”圆桌论坛上,音乐学院院长张巨斌教授作为嘉宾参与讨论,就音乐与舞动治疗的专业化道路、学科建设以及行业应用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探讨了音乐疗愈在海南康养产业中的融合模式与发展前景。

同日的另一场圆桌论坛“为何越来越多人爱上心理学”中,三亚学院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刘静涵作为青年学者代表,从学习与实践两个角度,分享了艺术疗愈在当代社会的吸引力与普及之路,展现了新一代从业者对学科传播和大众应用的深刻思考。


圆桌论坛从不同层面反映了艺术疗愈领域的多元发展态势,也为专业人士之间的跨代际、跨领域对话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多元工作坊:沉浸式体验,助力专业提升
本次大会精心安排了多场风格独特的工作坊,包括舞动、绘画、音乐、催眠等多种形式,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实操学习机会。
10月24日晚的会前工作坊中,大连大学邹萍教授的“舞动曼陀罗工作坊”通过肢体动作与绘画的融合,引导参与者进行情绪觉察和压力释放;西南科技大学王斌教授的“韧性游戏力”工作坊则利用互动游戏,展示了在趣味中培养心理韧性的方法。

10月25日晚的会中工作坊同样异彩纷呈:首都医科大学杨凤池教授的“电影心理咨询工作坊”通过影像解读心理奥秘;曲阜师范大学张雯教授的“舞动身心工作坊”则借助肢体语言促进了自我接纳与人际互动。
10月26日的大会主题工作坊进一步聚焦专业深度:同济大学周彬教授的“画说关系”通过绘画解读人际交往;广州中医药大学鲁新华教授的“五行能量整合的艺术治疗”将传统五行理论与艺术表达相结合;四川大学格桑泽仁教授的“得觉催眠”工作坊则通过现场演示,揭示了催眠疗愈的神秘面纱。
▲结语:艺术为桥,心灵成长之旅
本次研讨会通过主题报告、圆桌论坛和沉浸式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成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艺术疗愈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三亚学院音乐学院师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拓宽了他们的专业视野,也为未来在音乐疗愈康养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注入了新的灵感与动力。
艺术与心理学的深度结合,正逐渐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展望未来,随着更多跨界合作的开展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艺术疗愈将在更广泛的领域为提升大众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品质持续提供动力。
图文:刘天慈(25级研究生)
审核:张巨斌
上传:安之晖